北京汛期将至,全市1223个山洪沟村已各自完成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方案。这些方案准确到户制定转移路线科创之星,摆脱了过去粗放的转移方式,实现了“一村一策”,让防洪避险更安全、更精准。
一批水文监测设备也同步更新,为“一村一策”提供了前端信息决策支持。多功能水位计附属设施集信息采集、供电和传输功能于一体,进一步提高了山洪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。
科创之星
在京西古道风景区往西的韭园村,驻村第一书记邓玮表示,有了防洪避险一页纸,村民们在汛期到来后心里更有底。这页纸上清晰标注了山洪来临时的转移路线、责任人信息及联系方式、重点人群基本情况等重要信息。与以往相比,现在的转移方案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,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。
目前,北京市水务局已经制定了“一村一策”防洪避险方案,涉及门头沟、房山、昌平、密云等10个区。通过数据采集和模型推演,确定了这些村庄的风险等级。一旦山洪来临,各村将根据预案进行更精准的风险转移,确保生命安全,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。
为了实现“一村一策”的精准转移,市水务局还开发了一个入户信息采集小程序,采集了93个乡镇约29万人员的信息。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些危险户和需要特别关注的老弱病残孕人群,根据不同级别洪水的淹没范围和人口情况,制定了不同的预警和转移方案。
此外,今年汛前,全市352条山洪沟道都将安装多功能水位计,实现水位监测全覆盖。其中,137条重点山洪沟道还加装了图像监测设备,实时捕捉洪水的起涨过程。这些设备的安装大大提升了山洪模型预报精度,增强了监测预警能力。
雁翅水文站作为永定河百里山峡段的第一站科创之星,也在科技武装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。雷达流量计缆道、自记井房等设施都得到了加固,新增了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和光电测沙仪,实现了泥沙的自动监测。这些改进使水文站在应对大洪水时更具监测和预警能力。
恒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